52格格党

52格格党>辽的开国之君 > 25皇族下(第1页)

25皇族下(第1页)

“建兴三十五年一战缘何而败?”李长安突然问道。

那时大陈不缺战马、不缺精兵强将,也不缺粮秣辎重,李长安想不通惠宗为何会输。

这种军事上的问题,李雍一介文臣原本未必能说明白。但建兴三十五年的一战他失去了两个至亲,在之后的岁月里早不知将这场战事复盘过多少回。

“输在天时、输在地利、输在人心。”李雍沉重叹息。“自从建兴三十三年起,北地接连大旱,草场消失河道干涸,为维持生计,东燕已将王庭逐渐南移。而我大陈原先掌握的地理环境,也已有了极大的变化。此外,原先与东燕接连征战的府兵最长的已服役超过十年,最短的也有五六年。建兴三十一年大胜,惠宗金口玉言,暂且休养生息,允府兵还乡。结果,不到五年又强行征召,老兵厌战、新兵胆怯,岂能不败?”

这些话,开战前李铁也曾向惠宗上过奏章。只是惠宗一意孤行,又为之奈何?

“另有,往年出征,粮秣辎重由惠宗总揽,朝廷政事有怀悯太子从旁辅助。然建兴三十五年,怀悯太子已死,新太子未立,惠宗对世家出身的官员猜疑更重……”

这话,李长安听来却忍不住微微皱眉。

薛氏一脉草根出身,本就与那些世家大族不是一路人。世家大族表面恭敬并无篡立之心,实则他们想做的是“立皇帝”,是趴在这个王朝身上大口吸血的寄生虫。

显祖薛烈因对异族仇恨更深,轻易接受了南方世族的请降,以为可以尽快团结天下汉人兴复华夏,实不知是将一个偌大的泥潭丢给了子孙去趟。仁宗皇帝死的不明不白;惠宗的三个儿子最后都死于非命,这背后难道就没有世族的推波助澜?

甚至,惠宗为何非要一意孤行于建兴三十五年再次掀起大战?是不是因为夺门之变,让世族看出了皇城的虚实?薛清软弱,在位时对世族步步相让。倘若那时世族手上还有强悍府兵,那这天下还会是他薛家的天下么?

李长安暗自揣测,这多半是惠宗的一场豪赌。赌赢了,薛氏再立威势,以无上军威破世族合纵连横;赌输了,就把薛氏和世族都拖入政斗的泥潭,大家一起比烂,待时而动。凭以往的光辉战绩,惠宗或许想过这一战不会赢地太轻松。可他却没有想到,这一次,胜利女神竟没有站在他的身侧。

而李家出身草根,若非惠宗知遇赏识,李铁纵然出人头地也绝难在生前就踏入世族的顶级社交圈。是以惠宗要赌,作为惠宗铁杆的李铁也就不得不跟着下注。或许李铁也曾暗自想过:若能赌赢,他日李家成就卫霍之功亦未可知。可惜,最终的结局却是李家自此远离赖以发迹起家的军权。而李雍纵然文名极盛,在朝堂也终究是独木难支。李雍辞官后,凭李承宗之能难以支撑李家门楣。若李梦得李探微两兄弟将来仕途不显,则三代之后李家必定泯然于众,再次被世家排挤出圈。

战事的失败,众多心腹爱将的战死,惠宗自然也是心痛的。而更要命的是,薛清这个儿子实在是烂泥扶不上墙。但薛清之后的几个孩子,都还几乎是个娃娃。万般无奈之下,惠宗只能将期望寄托在“好圣孙”身上。

皇位传承的这件事,惠宗到是比地球位面的晋武帝司马炎靠谱多了。在册立薛清为太子后,他又火速册立薛敬为太孙,定鼎他的皇位继承权。而薛清在这一点上也十分“争气”,他登基后虽说广纳后宫,可却仅有薛敬这一个儿子。最终,也是这个儿子顺利继位。

然而——

万万没想到,薛敬是个神经病!

因着那点师徒情分,李雍不肯多说薛敬的不是,只稍稍点评了一番薛敬在位时的政策。

大方向仍是大力提拔草根官员,降低世族官员对朝政的影响。只是因为真宗在位八年碌碌无为、节节败退,薛敬面对的时局显然更加艰难。好在建兴三十五年的那场大败,世族也一样元气未复,轻易不敢起兵造反。薛敬又终究是个实权皇帝,是以亲政之初的那些年,他借口世族官员抵抗新政、贪污受贿、虐民生事,很是砍了不少人头。世族虽在背后痛骂他暴戾,可毕竟自己过犯在先。于是,在性命的威胁下,也只好对科举一事稍稍让步。

然而,薛敬毕竟年轻,对人性洞察不深。他万万没想到,被他提拔的草根官员也会羡慕世家大族,为官后甘心依附世家大族。对于这些背叛自己的人,薛敬对他们的仇恨显然比对世家大族更深,处置他们的手段也更加酷烈。

再加上他不修私德,即便是在后宫也动辄杀人。所以到后来,朝野上下就都知道薛敬是个嗜血暴虐的疯子了。

——连自己的家都搞地跟屠宰场一样,也是服气!所以,别管究竟是谁幕后指使,最后又是谁亲自动手让你“暴毙”。但凡你真有惠宗相信的那般聪慧,你也应该早料到自己的结局了吧?毕竟,当皇帝从来都是高危职业,被谋杀实在不是什么新鲜事。

李长安满不在乎地想着,顺口安慰一脸悲切的李雍。“爷爷,逝者已矣,别难过了。”

李雍却只是摇头叹息。“爷爷不仅是为了先帝……”

李长安眼眶一红,片刻后又强笑道:“我相信,我娘如今已与我爹团聚,幸福快乐、无忧无虑。我相信,终有一日,我们也会与他们团聚。但那日到来之前,爷爷,我们要过好自己的日子,别让他们为我们忧心。”

李雍忍不住用力握了握李长安的手,又摸了摸他的脸,轻声道:“真好,长安。你娘生前有你陪着,真好!”

李长安起身伏在李雍的背上,紧紧抱住他,嗓音轻柔地撒娇。“所以,我娘才将我送来陪爷爷啊。”

李雍感慨万千,搂着李长安含泪微笑。

他生平有三个孙儿,但大郎与三郎受祖远的影响,总对他恭顺有余亲近不足。因着玄琦的缘故,李雍也曾暗自幻想过:若能有一个如玄琦一般娇俏慧黠的孙女儿,该有多好!

然而,在如今的时代,女子生产如闯鬼门关。王氏生育二子已是李家的大功臣,李雍实不忍为了自己的一点私心,就令儿子冒丧偶的风险。

幸好,李长安来了。

李雍这才真正体会到了含饴弄孙之乐,体会到有一个才思敏捷又调皮捣蛋的孙儿,是一件多么快乐、得意,又发愁的事。他的才具教李雍常有知音之感,他的体贴抚慰了李雍丧女之痛,可他的顽皮却又让李雍哭笑不得。

李雍终究是一个将圣贤书读进骨子里的真儒,与李长安亲昵了一阵便又缓过神来。只见他扶起李长安,半是责备半是不好意思地道:“好了好了,君子立身,行止有度!你都八岁了,还总抱着爷爷痴缠撒娇算个什么事?必定是你娘过于溺爱,忘了教你礼仪。”

“此事,还需爷爷多多费心。”李长安依言站定,向李雍深揖为礼。

只是他虽表面恭敬,一双灵动的大眼睛却自双臂间探看出来,笑眯眯地望着李雍。

李雍亦爱怜地看着李长安,口中却嫌弃道:“幸亏只有八岁,爷爷还能操劳。你这猴崽子,再过两年,怕不是要将爷爷这把老骨头给折腾散喽!今日的课业都讲完了,呆这做什么?还不快出去,让爷爷清静清静。”

李长安默默地在心底给自己点了个赞,脚步轻快地离开了书房。

 -->>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