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格格党

52格格党>seasons歌曲 > 第 12 章(第1页)

第 12 章(第1页)

林原爱的伤虽然看着严重,但手臂和后背上的擦伤,几天后结痂脱落也就好了,乌青更是淤血化开就没事了,只有腿上的伤还未痊愈。筱原俊哉自然是事无巨细地照顾她,抱着她上楼下楼,洗头擦身换药,连饭都喂给她吃,不让她动一根指头。筱原俊哉去长和殿的时候,小泉便进来清凉院照顾她,那天接诊的医生也按高山信介的吩咐,每天来看她。一周多后,林原爱觉得恢复得差不多了,便让小泉回医院去了。

这天林原爱被雨声吵醒,前一晚也是下了一夜雨,天明后才渐渐低下去,但还是滴滴答答地下了一整天,这几天都是这样湿哒哒的天,不觉间已经入梅了。

黄梅时节家家雨,林原爱没有哪里可去,便镇日在东边的阁楼里,翻阅着泛黄的书卷。那里被当做书屋,摆放着一架架藏书,多是筱原俊哉旧日的书籍,也有两架子是林原爱的。林原爱的书扉页上都有她手书的签名“Sophie”。林原爱不喜欢她的名字,也不喜欢别人叫她的名字,这个代号总让她觉得陌生,觉得不属于自己,也不能代表自己。她和筱原俊哉初识时,筱原俊哉总是叫她“林同学、林同学”,终于有一天把她叫烦了。她对他说:“你别再叫我了!”看着面前的少年无措的神情,她意识到自己的口气很是不善,见少年的神情又变得迷茫,心想也不能让人家没有个称谓,林原爱便把手里的书打开放到他眼前:“叫这个吧。”

“Sophie……?林同学的英文名?”

“……算是吧。”林原爱别开脸。名字是什么呢?一个代号。林原爱不喜欢这种代号,仿佛自己也是个符号。

筱原俊哉从那天起便开始叫她Sophie,开始时林原爱也不太爱搭理他,但渐渐地,她越来越多地感受到他往这个名字里倾注的感情,便也就回应他了。

而她也从未叫过他筱原俊哉这个名字,哪怕这是他的真名。林原爱得知他这个名字已经是在他离开台北之后了,那是她从新闻中看到的,他从未告诉过她。他们相识时他叫做夏一。后来筱原俊哉告诉她,夏一少年是真实存在的,只是和他的父母同在一场车祸中丧生了,于是这个身份就被高山信介安排给了落难的嵯峨野少主筱原俊哉。但林原爱也未曾叫过他这个名字,而是叫他一夏。她记得她第一次唤他时,他眼神中微微的诧异,但也没有纠正她。以至过了好一段时间,她才发现自己叫错了。为什么初识时她就会把他的名字记错呢?她望着窗外,想大概是她觉得他很适合那个季节吧,夏天的阳光下,在绿树成荫里,行走的少年。

午后雨越下越大,林原爱起身去关窗,不想有两只鸟儿在檐下躲雨,蓦地倒把她吓了一跳。

筱原俊哉回来时拿着几个卷轴进屋,拆开套封,是范宽的《溪山行旅图》、郭熙的《早春图》、马远的《踏歌图》、夏圭的《溪山清远图》、戴进的《春山积翠图》,以及恽寿平的《落花游鱼图》。

林原爱睁大眼睛,诧异:“——这是?”

“是摹本。”筱原俊哉解释道。

林原爱这才松了口气,把画作一幅幅展开来细细地看,说道:“魏晋时期的画作无论传说得多么神妙,都没有真迹流传至今。有唐一代的也争议颇多。范宽本名中正,因为性格宽厚,而得名宽,很有趣吧?你看,这里,这个署名是李霖灿教授发现的。因为他的发现,才让这副画的作者有了归属。不过,不久也有学者提出质疑,认为正是有了这个署名,作者是范宽才值得怀疑,因为在北宋时还没有作者在画上署名的习惯。而且,范中正又怎会署名范宽呢?不过,作者是范中正与否,并不会影响这幅画的价值。被这幅画震撼的,果然是巍峨的山体吧。

“虽然小时候就读到过‘马一角,夏半边’,不过这几年在各个展览里看到他们的画,却感受不到多少亡国之痛,反而是油然而生的高逸。‘这就是文人们想要过的生活吧’。相比于明清画家那样刻意的作画,拘谨的画意,理想的画作却是可以呈现令人神往的世界啊。

“之前旁听过高居翰教授的一堂课,他说西方画作的鱼,都是在砧板上的、或者作为静物的近于‘死’的状态的,而东方画作里的鱼,却是活生生的、自由自在的鱼,他举的例子,正是这副《落花游鱼图》……”

林原爱一边说,一边反复地看画,觉得这几幅画虽是摹本,却仿得极真,竟和真本无二致,林原爱问道:“这是谁摹的,竟这样像,必然也是大师吧。”

筱原俊哉道:“我今天从库房里找出来的。”

林原爱点点头,不再多问,知道这是他家藏的了,也可能是平安宫藏的,也可能是正仓院藏的,无论哪里,文物自然都是数不胜数了。

“你拿来给我看,不要紧的吧?”

“不碍事的。只是摹本而已,Sophie喜欢的话,就留下。”

林原爱道:“虽然不是真迹,但摹得这样像,也是难得的珍品了。千年的字画,真迹摹本,哪里就说得定呢?”

“那先放在这里吧,哪天Sophie不爱看了,我再收回去。”

林原爱这才点点头,料到是昨夜他们在一起翻看画册时,在她不经意的谈论中,他记下了她最喜欢的几幅画,这天就给她翻找出来了。林原爱从小没有接受艺术熏陶,因为性格孤僻,自幼一味地埋头于文字的世界,继而性格愈发地孤僻。在大学之前,她力所能及地涉猎着各类书籍,大学选了文学院,在海外进了哲学系,系统地走了一遍西方哲学史,内心是更加确信的绝望,随后接触到黑格尔和席勒的美学,又攻读了美学学位,以为能找到些填实心灵的东西,但最终那也是把苍白的火焰。她此前二十五年的人生,目标都过于坚定,认为除了自己走的那条路,以外的都是不值得关注的细枝末节,直到那条路走到了绝路,在空隙的碎片时间里,她才偶尔拾起那些主干外的枝叶来看。

“之前两年,因为课题研究,也逛了一些博物馆、美术馆,看了不少展品,但都没有看出什么来。”落到纸上的,还是枯燥的文字,更加的枯燥。面对美的艺术品,她却丝毫感受不到美感,一味的思索,一味的枯燥。

但在回来的那天,当她看见站在樱花树下等待的白衣少年,内心却涌起了难以言喻的感动。仿佛是已经纵身跃下深渊,却没有感到终结和消亡。一直以来脚下的路已经不存在了,因为已经奔赴到了世界的尽头。之后的时间,脚步说不上是沉重还是轻盈,或许该说是迷惘吧,毕竟她太久没有在缺乏强烈的使命感的驱动下行走,但她还不觉得痛苦。胸中的痛苦,头脑里的忧郁,似乎是被谁从她身上摘取掉了,她甚至怀疑自己是否还是自己,但她又不再感到痛苦。她回过头,看到在这暗夜里散布着的点点光芒,如萤火虫般的。她看见前方有一簇光,莹莹地亮着。她感受到了内心的平静,这种平静或许来自于坚定,对于这簇光的存在的确信。

她的脚踩在大地上,她感受到了土地的松软,柔和的风吹在她的脸庞,她闻到了花香,她感到舒心和愉悦。于己无关的愉悦,与终极目的无关的愉悦,这在以前是难以想象的。她的心底里出现一个念头,现在信念消散的自己,或许比之前的自己更为坚定。她往前走着,一边思索,试图解读自己的状态,但这又似乎并没有那么重要。她只能先放缓,让自己暂且就这么存在了。

林原爱看着身边的筱原俊哉,道:“这段时间又看,倒觉得有几分意思。”

筱原俊哉说:“Sophie偏爱马、夏的画风呢,你看,戴进也是。”

林原爱一怔,想了想,点头:“是呢,我更喜欢这种清雅的笔墨,画面干净,比如这山峰的处理。我就不太喜欢披麻皴法,像是《千里江山图》、《富春山居图》。”

“那Sophie是喜欢斧劈皴了。《溪山行旅图》用的是雨点皴。”

“是更喜欢斧劈皴吧。他的拖枝也有趣。”

“郭熙的这幅是蟹爪枝。”

“这幅真是云雾迷蒙、烟岚浮动。李成的树也类似吧?”

“嗯,蟹爪枝是李成首创的。”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