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格格党

52格格党>汉风再起之帝国时代 > 第274章 剁手党的理想之地(第1页)

第274章 剁手党的理想之地(第1页)

第274章“剁手党”的理想之地

在汉兴二年(1672年),黑山(今澳洲帕默斯顿附近)钢铁厂一名高级工匠发明了反射炉和搅炼及辗压法。

搅炼可以除去铁水中的炭素,辗压是用辗压机代替锻铁的打铁锤,这一发明的革命意义,不仅在于大省燃料,更重要的在于把每小时的铁产量较此前提高了十倍之多。

汉兴十四年(1684年),弋阳(今澳洲西南城市柯利)钢铁厂一名工程师发明了热风法炼铁,既省煤,又省时。

这一系列的技术革新,使齐国的钢铁不断增加,至永隆元年(1730年)全国钢铁产量达一千八百万吨,八十多年间,增长近三百倍,几乎占整个世界钢铁总产量的80%。

这使得早在四十多年前,齐国就已经是钢铁出口第一大国。然而更重要的技术革命还在炼钢工业方面,因为机器制造离不开钢。

汉兴五年(1675年),在太祖皇帝的提点下,皇家科学院工业研究所联合大兴钢铁厂弄出了坩埚炼钢法,可以非常轻松地炼出优质钢。

这个炼钢法虽然不很完善而且成本又高,但一直被采用到现在,成为齐国各大钢铁厂最主要的生产方法。

随着动力燃料和钢铁工业方面的技术革命推进,给齐国的机器制造业的发展准备了物质条件。

在工业革命初期,齐国绝大多数的机器都是用优质木材由手工制造成的。这种机器,产量小,成本高,效率低,不耐磨,大都由使用专用机器制造厂和使用机器的工厂联合制造,斧凿刀削,不适于大规模工业发展的需要。

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开始,齐国采用蒸汽锤和简单的车床为木制机器制造一部分金属部件,手工木制机器开始部分地被代替。到了八十年代初期,逐渐开始用机器制造机器,建立起初步机器制造业。

蒸汽船的广泛应用,不仅使齐国成为第一個现代海运国家,更重要的是开辟了世界海洋运输的新时代。

好在,齐国很早以前,便不计成本地投入巨额资金和人力物力,研制蒸汽机的应用,在为工业生产提供更高效率的动力输出同时,也开始逐步摸索和试验将其安装在“大型马车”上,从而引发了一场颠覆性的陆地交通革命--火车诞生了。

汉洲大陆广袤而辽阔,陆续开垦出的耕地面积更是与日俱增,相对于不丰的农业劳动力,也催生了大农业生产的需要,而工业方面的技术成就,恰好给这一要求提供了实现的条件。

汉洲幅员辽阔,面积广大,而且各种矿产资源极为丰富,可以为齐国的工业发展提供最为充足的原料。

汉洲大陆孤悬海上,远离周边主要海外市场,这就迫使齐国不得不大力发展和推进海上运输业,积极提升船舶制造技术。

而铁路运输和铁路技术的发展,则彻底改变了人类的出行方式,并将这个世界变得越来越小,商业联系也越来越紧密。

汉洲诸多河流大部分皆为季节性河流,而且水量不丰,通航条件极差,即使花费巨大成本,疏通河道,开建运河,但效果并不是很大。

新铁路不断兴修,迅速代替了公路运输的主体地位。泰平七年(1711年),齐国重要铁路干线已经基本建成。至泰平十八年(1722年),齐国已有铁路机车七千五百多列,到了永隆元年,可以说,齐国的铁路系统基本已告完成。

而占据了绝大多数劳动力资源的农业生产也迫切要求技术革新,需要将更多的人力从繁重的农业生产中摆脱出来。

随后,压延机、切削机、机锤、铣床、钻床、旋床等陆续发明,齐国的机器制造业最终建立起来,进入机器制造机器的时期。

它之所以不像后世英国那般自发地从轻工业到重工业,从而可以利用轻工业投资少,周转快,利润大这些可观有利条件,积累大量工业资本,最后为重工业的发展创造厚实的经济基础。

要知道,齐国自建国起,人力资源的极度匮乏就一直是个致命的硬伤。在政府每年拿出大量财政资金加速移民、增加人口数量的同时,齐国还将无数的南洋土人强征为苦力,用他们的累累尸骨和无数生命为汉洲大陆的开发和工业的进步,蹚出了一条带血的发展道路。

尽管,在建国初期,也修筑了一些公路,但囿于低效的马车运输,都显得无济于事,特别是煤炭、铁矿石等大宗矿产的运输问题根本解决不了。

总的来说,整个工业革命的过程,就是齐国工业化的过程。它以工业的机械化为主流,旁及农业的机械化和交通运输业的机械化。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